首页

搜索 繁体
请收藏本站网址:07txt.com

第147节(2 / 2)

的察觉到了关键,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。

【佛教是在汉朝的时候传入中原的,所以几位不了解其实很正常。

来到中原之后,流传广泛,产生了很多信徒。

不过中原本土的教派,和佛教就比较水火不容了。

毕竟佛教并非是出自中原的教派,里面很多东西其实是和中原本身的特质不同的。

所以发展到一定时期,就一定会产生冲突。

唐朝的时候国教乃是道教,本来就和佛教算是对着干的,你看武则天执政时期就开始崇信佛教,等她失势之后,李唐重新恢复了道教就知道了。】

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,佛教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,会导致寺院经济扩张、僧尼个人财富增长、僧尼人数激增、逃税等现象。

这往往造成国家政权、世俗地主与佛教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。

举个例子,为什么李炎要灭佛?

一个是因为作为李家人,李炎是个彻头彻尾的道教徒,和佛教不说是势不两立吧,也绝对看佛教不顺眼。

而且在李炎的圣旨中表述,佛教寺院的规模比皇宫还要大,

当时的“十分天下财,而佛有其七八”,

天下的财富十之七八在佛教手里,你说这是一个清心寡欲的宗教,还是一个只为了敛财的宗教?】

【好家伙,十之七八?】嬴稷震惊的咂舌,【可真会敛财啊,寡人负责财政的大臣,恐怕都没这么能敛。】

【是啊,所以不灭他灭谁?

而且佛教的教义本来就是和儒家相违背的,别看他们收纳世间钱财,还不从事生产,不服兵役劳役,而且拥有大量的仆役和田产,

什么特权做什么,但是他们佛教主张众生平等、“不拜君亲”,且本身的义理也有缺陷,所以引得很多儒生对其进行弹劾劝谏。

就拿唐朝来说,唐宪宗李纯时期便有“文起八代之衰”的韩愈曾经以《论佛骨表》极力劝谏,反对李纯前往凤翔迎佛骨。

不过李纯此时比较糊涂,还没有看到佛教的危害,所以不光没有纳谏,反而想要以极刑处死韩愈。

这也是为啥后面的大臣越来越不爱上谏了,李二陛下的这些后人们,可是没有一个能做到虚怀若谷的纳谏的。】

【而灭佛到底有什么好处嘛,从李炎拿到的这些好东西就知道了,

不过李炎也没有对佛教斩尽杀绝,只是以行政手段严加限制,仍给佛教留下了狭小的生存空间。

而且一些半割据的藩镇并没有认真推行,从而使佛教势力在这些地区得以保存,成为以后佛教势力再度滋长的基础。

所以严格来说,这并非是灭佛运动,而是毁佛运动。

四次灭佛运动之后,佛教也终于开始低下了它高贵的头颅,开始全面、主动与儒、道融合,

逐渐承认儒家的纲常伦理,开始向世俗王权低头,并接纳了道教中的相关思想。

之后儒释道便开始了三足鼎立的局面。】

【整体来说,李炎统治的这段时间是唐朝中后期相对比较平稳的一段时期,也被后人称之为会昌中兴。

也就是说,如果李炎不作死,即便他上位的过程不怎么光彩,也不影响他成为一代中兴之主。

毕竟唐朝皇帝的皇位,来的基本上都比较刺激。】

李世民:“……”

嗯,知道了,反正就是他起的头呗。

但问题是他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好皇帝,这可是天幕自己盖棺定论的。

除了有些问题上他有点问题之外,那可是一个没有问题的皇帝啊!

后人自己都不觉得自己有点什么问题吗?几斤几两掂量清楚了吗就要效仿他。

不过这个李炎到底是怎么回事?

难道又是被宦官牵着鼻子走了?

【这个作死呢,跟我前面提到的一点有关,那就是李炎作为李家子孙,更崇尚道教。

道教有什么嘛,诸位恐怕比我更清楚。

是的,李炎喜欢服食丹药。

作为道教特产,李炎对此是非常推崇的,长期服食,不敢懈怠。

如果说佛教损毁的是国家的利益,那么道教折腾的就是皇帝本人了。

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道教才是真正贯彻了众生平等的。

李炎嗑药磕出病之后,道士声称这是成仙前的“换骨”,到之后直至磕死,都没有对此有过任何怀疑。】

李世民:“……”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